“滴血”看复发,王绿化、毕楠教授团队发布液(2) 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“滴血”看复发,王绿化、毕楠教授团队发布液(2)

来源: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6-11 01:48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王绿化教授:肿瘤的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存在机制的不同,对于ctDNA在接受放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不多。本研究是继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之后,亚洲首

王绿化教授:肿瘤的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存在机制的不同,对于ctDNA在接受放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不多。本研究是继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之后,亚洲首个高质量队列研究,研究结果提示,放疗后1月的ctDNA疗效预测能力最佳。如果未来能应用于临床,可以简化检测流程,检测费用降低,为其在临床中的普及作出重要贡献,未来相信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巩固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,降低医疗成本,避免治疗相关严重毒副作用。

ctDNA是一个无创,准确度高,预测能力佳的生物标志物,是传统的肿瘤标志物,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有益补充;此外ctDNA更能提供肿瘤的分子特征如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等,对进展后的进一步精准治疗、避免再次穿刺活检等都有作用。

近日,由国际著名肺癌放疗专家王绿化、毕楠教授团队设计开展的循环肿瘤DNA(ctDNA)预测LA-NSCLC患者预后的研究成果在《Molecular Cancer》(IF=27.401)发布。该研究是继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之后,亚洲首个高质量队列研究。

研究亮点

研究结果

图 3. 基于ctDNA的4种动态变化模式分组患者PFS (A)及OS (B)的Kaplan-Meier曲线,基于ctDNA是否清零患者PFS (C)及OS (D)的Kaplan-Meier曲线

图2 (A-D). 放疗后1月ctDNA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(A-C);代表性病例(D);测试集中化放疗后1月的ctDNA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(E)

Group 3 (ctDNA升高组):ctDNA水平升高。

毕楠教授:由于放射治疗作用机制的特性,放疗后的影像学改变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有限,不能代替ctDNA预测患者预后。大多数患者在放疗后1-3个月,甚至半年肿瘤会持续缩小,并且放疗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等良性影像改变,也会影响CT对疗效的判定。多项研究结果显示,CT上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的近期疗效并不能很好预测LA-NSCLC放化疗后的OS和长期疗效,这一点是和单纯药物治疗存在显著差异的。

研究前瞻性入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诊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。收集不同时间点(基线、放疗中第4周、放疗后1月、放疗后3月、影像学进展时)的外周血样本,统一采用含474个肺癌放疗基因的 panel进行ctDNA的检测。

研究提示,肺癌患者基线ctDNA 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加显著升高,与疾病分期、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。根据患者基线ctDNA状态将患者分为ctDNA阳性组和ctDNA阴性组,但ctDNA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(PFS)和总生存(OS)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图1E、1F),提示基线ctDNA不能成为接受化放疗的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。

王绿化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

Group 2 (ctDNA降低非清零组):基线ctDNA检测为阳性,动态监测ctDNA水平减低,但末次采血ctDNA检测仍然为阳性;

研究者说

对于放疗后1个月ctDNA阳性患者,需采取更加积极的巩固治疗措施,并密切监测其影像学复发,早发现早治疗,以尽力改善高危复发患者的预后。

同时本科研团队还将在此课题基础上,进一步探究ctDNA对免疫巩固治疗的疗效预测价值,期待通过ctDNA检测进一步指导免疫巩固治疗选择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csyxxzz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611/656.html

上一篇:清远部分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进行调整
下一篇:超声开路精准介入,市二院心内科完成首例血管